发布日期:2021-01-01 10:15
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目前,欧洲是中国游客青睐的第二大出境目的地区域。随着中欧“协议谈判”的完成,必将搭建起中国与欧盟各国之间经贸合作的桥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等服务贸易合作也迎来新机遇,尤其对促进疫后中欧出入境旅游市场复苏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欧洲是中国游客青睐的第二大出境目的地区域。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赴欧洲人数超过600万人次,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TOP20中欧洲国家占据四分之一,其中包含“一带一路”国家最多的东欧地区,出境人数在欧洲占比最高,达到36.3%。2019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约8129万人次,其中赴欧洲人数达到300万人次,增长7.4%。
截至2020年10月,中国人口目前约14亿,欧盟人口为4.4亿,中欧人口总数超18亿,占世界人口比例超24%。随着中欧“协议谈判”的完成,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旅游等服务贸易合作也迎来新机遇,加之巨大的人口红利,对未来疫后中欧旅游市场复苏必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中欧旅游合作回顾
2004年2月,中欧签署《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欧共体旅游签证及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ADS)。根据此项协议,2004年9月中国旅游团队赴欧的旅游业务正式开展。2006年,中国公民首站赴欧盟国家人数约116.5万人次。
此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旅游投资政策和旅游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据原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欧盟国家公民来华人数达298.41万人次,持续处于高位运行;中国公民首站赴欧盟国家人数约342.76万人次,同比增长22.9%。截至2015年底,在欧洲35个国家注册的7148家中国旅游企业中,85%的投资是中国的民营企业。
疫情下的欧洲旅游业
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出入境旅游发展基本停滞。旅游业是欧洲多国重要产业,经济产出大、就业人口多,因新冠疫情遭遇重创。
据欧盟委员会报告称,疫情令欧盟地区旅游预订量同比下滑了60%-90%,游客退款需求量已经超过了航空公司旅游公司收到的新增预订量。新冠疫情对欧洲旅游市场2020年第一季度造成了300亿欧元的损失,第二季度的损失达460亿欧元。
中欧旅游合作前景可期
综上所述,随着中欧贸易“协议谈判”的完成,必将搭建起中国与欧盟各国之间经贸合作的桥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等服务贸易合作也迎来新机遇,尤其对促进疫后中欧出入境旅游市场复苏起到重要作用。
一是旅游合作高度共识。2019年4月9日,李克强总理赴布鲁塞尔出席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及:承诺继续就旅游产业和人员交流加强合作。4月12日,在克罗地亚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晤通过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提出,与会各方支持加强“16+1合作”框架下的旅游领域合作,支持和欢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旅游合作和相关设施投资方面签署更多双边谅解备忘录等。 此次中欧贸易“协议谈判”的完成,将为中欧旅企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市场空间潜力巨大。截至2020年11月,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1179.8亿美元,累计设立投资项目数量超过3.8万个;中国对欧盟27国累计直接投资超过800亿美元。携程、同程、字节跳动等涉旅企业均与欧洲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中资企业扎根欧洲的本土化经营发展也将成为新趋势。目前,欧盟是仅次于东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境目的地区域,加上中欧总数超18亿的人口红利,中欧投资协定的成功签订,对未来加快中欧旅游市场复苏具有无法比拟的潜在优势。
三是会展旅游值得期待。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赴欧会展及奖励人数同比实现400%的增长,热门国家有法国、瑞士、俄罗斯、意大利、德国、捷克、英国、葡萄牙。其中,法国因会议设施完善、接待资源成熟和交通便利优势,连续多年位居赴欧热门国家榜首。截至2019年,开通飞往巴黎航班的中国城市增加到12个,除北京、上海、广州,旅客还可以从福州、青岛、深圳、重庆、贵阳和济南等城市直飞巴黎。中欧投资协定的成功签订,对促进中国与瑞士、法国等欧盟成员国之间会展经济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文旅项目海外招商空间也将得到更大拓展。

来源: 文化产业评论 作者:江宿珲(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杨涛